諾貝爾基金會成功演繹出複利威力
1901年瑞典炸藥專家後人設立諾貝爾獎,當時諾貝爾基金會有3100萬瑞朗資金營運,首年每位得獎人有15萬瑞典克朗,約等於當時大學教授的2年人工,基金會每年從基金取出3%款項作各項開支,40%给得獎者,其他使費就用在聘請專家審核,燈油火蠟人工,營運開支等.每年通過投資後中拿3%資金出來營運,派左124年錢,基金會資金已累積到61億瑞典克朗,升左200倍,今年每位獲獎者得到的獎金已加至1100萬瑞朗,可惜侵侵攞唔到今年和平獎,冇福消受.獎金升幅也是經過以年計的投資才得到的,1980年獎金都只是100萬瑞朗,到2001年才加到1000萬瑞朗,但在2008年金融風暴和2011年瑞朗大幅眨值,曾減過20%獎金,風暴過後就回復正常,2023年更加到1100萬瑞朗至今,23年公佈的資產配置是55%股票,美股30%,瑞典股票25%,25%買基金,房地產相關只佔9%,2%外匯對沖,其餘就是固定收益和現金.基本上都是要靠股票派息和上升才能越滾越大.近10幾年,後人提出甚麼4%FlRE財務自由都是抄諾貝爾基金會的,人家已成功行左過百年,還只要每年3%,個本金越滾越大,若3%都駛唔哂,就可以再加獎金,駛極都駛唔哂的關鍵是時間,只要時間夠長,複利效應才會爆發出來.
大師短文總是發人深省!👍🙏😃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