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縮和產能過剩沒必然的相關性
有人認為通縮的形成是貧富懸殊加劇,少數富人掌握大量資源和資產,越來越有錢,而中層階級為了跨越階級,也積極參與富人設定的遊戲規則去玩資產增值遊戲,而佔大多數的底層,一旦被壓榨得太勵害,連生活都成問題,何來消費意慾,不是產能過剩問题,而是想消費都不敢消費.過去幾十年少數富人持有的資產大多是房地產和勞工密集企業,即所謂的舊經濟,但隨着新科技不斷成長發展,少數富人也會大洗牌,原有既得利益者有些會因過度安逸,不求改變而跌出富人階層,被敢於創新早早進入新產業的人代替.進行緊財富大轉移,不論東方西方都是如此.香港過去十幾二十年更是如此,大部份人都把房地産不斷升值視作跨越階層的特快通道,若能知所進退,跟住食時代紅利,安份地短時間內指少於20年供完一層樓,而非以持有更多物業但又冇足夠財力為目的,妄求短期致富,如月入得3萬用盡槓杆借盡,月供2萬幾都唔怕,又是一堆出租有人會幫你供樓,只要樓價只升不跌神話不滅,買多幾間都重得,小中產小炒家一間起幾間止玩音樂椅遊戲,富二代甚至富一代若野心太多,是一幢幢寫子樓買,幾十個鋪位甘買,音樂突然停止,就會由天堂跌落地獄.香港就是遲遲不肯及早轉型,還沾沾自喜身為全球樓價最高,不吃不喝多少個十年才買得起樓.近幾年才撥亂反正,急起直追發展新產業,而非一味靠搞地產,遲係遲d,過程痛苦也肯定好痛,遲做好過唔做,傷疤始終有愈合的一天.未來想致富或跨越階層應不能靠房地產,用内地用語以股權思維代替房產思維,不能再追求短期暴富,而是買入偉大企業,百年老店,壟斷性央國企而盈利,派息穩定的企業股權,長期持有, 慢慢致富.只要這些企業能長期活下去,你是小股東,更可把收益承傳下去.現在一鋪養三代神話已幻滅,揸住大量幾隻高息好股可能不只養三代,更可傳承多代.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