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後恒指權重大變,内銀更顯重要
上星五恒指季檢,沒有新舊成員進出,但權重分類大變.科技類變得最多,首先剔走阿里巴巴,美團,京東,百度等權重股,不再視他們為科技股,將他們列入消費品和非消費品類別,因此令科技類成份股只剩下6隻,分別是騰迅,小米,聯想,網易,中蕊,比亞迪電子.權重只剩下13.7%.相反消費類權重也加至27%,科技加消費股的權重佔恒指4成權重.金融類所佔權重最多,達3成3以上,其中建行939權重加到5.7%,成為十大權股第5位,僅次於排第4的美團5.74%少少,頭3位是各佔8%的匯控,騰迅,巴巴.第六至第十權重分別是友邦,工行,中移動,中海油,小米.呢十大權重已佔恒指成份股54%,其餘72隻則佔餘下份額.我發覺9月9日新權重生效後,ATM的影響力已下降不少,三隻加埋權重都只是21.74%,而央企中特估成份股,包括内銀,三桶油,中移動,聯通,神華,華潤電力等加埋已超過27%,而匯豐加友邦也有13%,金融類至重要,建行,工行,中行,招行,中人壽加埋中銀香港,權重比匯控加友邦還多.只要成份股的中特估唔跌甚或持續上升,恒指跌極有限.而科技股大執位,留下大量空間俾重沒橫空出世的央企科技估來港上市,中特估股價的話語權在國家隊手中,外資冇能力惡意造空,令股價大幅下跌,港股已越来越A股化,持續上升的都是個十幾隻央企中特估,升太多會跌,跌完又會升返,港股的内銀應未升完,估值重係好低.
隨著國策扶持,重點投資放在大師上述的央企中特成份股相信應是大方向。
回覆刪除見自己茶聚的老友們已差不多陸續都將定存的閒置資金投放在上列的版塊上,大部份都有不錯的有升有息回報。